產業通風是指用技術手段將車間內受生產活動污染的空氣排出,使車間內的新鮮空氣或經過特殊處理的潔凈空氣得到凈化。其在治理工業毒物、防塵、防毒、防暑降溫等方面起到改善車間生產環境,保證工人從事生產所必需的勞動條件,保護工人身體健康的作用。
產業通風分為自然通風、機械通風、整體通風、局部通風。由于室內、外風向及進、排氣口高度差所引起的熱壓,使空氣流動,從而形成自然通風。根據這一自然形成的動力來實現空氣的交換,就能達到所需的通風效果。它已廣泛應用于冶煉、軋鋼、鑄造、鍛造、鍛造等高溫車間。機械式通風是利用通風機產生的壓力,將新鮮空氣送到車間,污濁空氣排出。機械式通風可以加熱,冷卻空氣。加濕機、凈化處理機,并用管子將相應設備連接成機械通風系統。
全通通風是指對車間內的全部通風和換氣,以保持整個車間的空氣環境衛生要求。用于車間內,或污染源不能固定的情況下,有害物擴散不能控制在一定范圍的場合。全通通風是指將車間內的污染空氣沖淡,使工作場所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含量不超過衛生標準規定的允許濃度。區域通風就是在車間工作地點一定范圍內營造良好的空氣環境,或者在有害物質擴散之前把它們從產源排出。局部性通風可以是局部性供氣或局部性排風。局地通風比整體通風投資少,取得的效果也要好于整體通風。采用通風設施時,應確保車間有良好的氣象條件,使工人獲得非常合適的空氣環境和足夠的換氣量;應消除車間內的有害氣體、蒸氣、霧和粉塵,并將其濃度控制在衛生標準所規定的允許濃度之下;從車間排出的受污染空氣必須凈化,否則不得再流入車間,更不能影響周圍居民的環境。排風器應不妨礙工人操作,并便于管理維護。
按照“以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我國憲法關于我國的保護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等方面的規定,使工業企業的設計符合衛生要求.維護人民的健康,我國于1979年頒布了工業企業衛生標準。車間環境衛生在標準中作了詳細規定,規定了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允許濃度,夏季工作地點的溫度,以及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允許濃度。一九七三年頒布的「三廢」工業排放物試行標準,規定了常見的十三種有害物質的排放濃度。要滿足標準中規定的勞動條件,保證從事生產的人的居住環境,工業通風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技術手段。